第十四篇:过度依赖翻译的陷阱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如今在日系企业或其关联企业工作的中国大陆员工数量,加之从事与日本有关的工作的中国人数量已达几千万。职场上工作中的中国人与平时作为朋友交往的中国人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还非常短,在商业团体工作或是商务人员的中国人,偶尔会做出一些我们日本人不可思议的反应或动作。本专栏邀请到了野村综研中国法人、在清华大学建立共同研究中心,而前后在上海、北京工作的野村综研主席咨询顾问松野先生,他将结合自身经验,为我们描绘出职场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翻译:禹新>


中日这两个似像非像的国家之间,翻译人员成为了沟通的关键。


  最近,在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但是能够熟练使用汉语进行工作的人才还寥寥无几。因此,在中国发展事业的话,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时间我去拜访空调制造商大金的上海公司总经理,当时他和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要说在中国开展事业最重要的当属翻译人员。翻译人员的报酬再高也理所应当。在重大会谈或商务谈判等重要的场合,业务双方的真正意图得以正确的传达是非常关键的。”

  或许是由于我最近渐渐能够听懂汉语,会议上有翻译时,我不时会听到翻译的不妥之处。虽然演讲者的话语中的词语确实都被翻译了过来,但背后所隐藏的意思有时并没有传达出来。更有甚者,翻译人员没能很好传达隐含意思,但演讲的日本人还坚信“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已经100%传达给了听众”,并继续自己的演讲。

  凭借我个人的直觉,很少和中国人交谈的日本人配上普通水平的口译人员,话语内容中只有70%的意思可以正确传达。日语里有很多独特的措辞方式,当然汉语里也有很多,特别是日语中“委婉的措辞”、“谦逊用语”等,如果没有一定高度的翻译能力,很难翻译出包含隐含感情的正确意思。

  举一些例子。“この話はなかなか進まないので、お互い隔靴掻痒の感がありますな(此事完全没有进展,彼此的谈论有些隔靴搔痒之感)。”“そういう風なやり方は、我が社では御法度なんです(这种办事方法在我们公司是被禁止的)。”“私はあの会社では、面が割れているので(那个公司对我已经太了解了)。”“そうですね、時節柄そういうイベントはやめておいた方がいいと思いますが(嗯…鉴于目前形势,我觉得这种活动还是暂停为好)。”

  我向我们研究中心的助理(就是翻译本篇文章的人)验证上述语句的翻译,要求不用词典通过直觉翻译。她听到“隔靴搔痒”的发音完全不明白意思,看见这四个字就立刻明白了,因为在中国也有一个相同汉字、相同意思的四字成语。“御法度”她翻译成了“教条”。教条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根据、死板的规定,日语中的“御法度”意思却完全相反。完全没有传达出强调职场规范性日本企业的意图。

  将“面が割れている”的中文翻译用了一个很难的措辞–“撕破脸”,这就是一种误解。日语中的意思是“非常了解、本性为人所知”,是一个褒义词,上面的翻译正好与之相反。也没有传达出说话人自谦的意思。
最后的“時節柄”的翻译也很令我意外,这是日本人常用的一个词语。当时我的助理靠直觉翻译成了“关键的时刻”。这样翻译虽然不会引起很大的误会,但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日本人“看周围气氛采取行动”的独特心理活动。
我经常这样想,普通的日本人在和外国人讲日语时,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措辞。但是据我的经验,事实上日本人在与中国人讲话时,特别倾向于使用复杂的语句。确切的说更喜欢用“由来于中国的词语”,如四字成语、谚语等。

  日本人为何要这样做呢?原因应该是和中国人交谈时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总是想突出中日共享同一种文化的这一事实。事实上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中国人也经常使用四字成语,翻译人员在将其译成日语时也会抓住其所包含的真正意思进行翻译,因此日本人会在与中国人讲话时不经意地使用四字成语或谚语。

  而如果日本人在与美国人讲话时,应该不会使用委婉措辞。因为大家都认识到毕竟与使用表音文字的欧美人讲一些意味深长的熟语也不能够理解。而中日两国之间则有着很深的文化联系。说到底,中日两国间发生的各方面误解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于日本人自身所使用的日语上。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過去記事一覧

第二十一篇:企业秘密
第二十篇:优秀的员工
第十九篇:日本总部意味着什么?
第十八篇:区分日本人的方法
第十七篇:中国式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