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篇:企业秘密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如今在日系企业或其关联企业工作的中国大陆员工数量,加之从事与日本有关的工作的中国人数量已达几千万。职场上工作中的中国人与平时作为朋友交往的中国人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还非常短,在商业团体工作或是商务人员的中国人,偶尔会做出一些我们日本人不可思议的反应或动作。本专栏邀请到了野村综研中国法人、在清华大学建立共同研究中心,而前后在上海、北京工作的野村综研主席咨询顾问松野先生,他将结合自身经验,为我们描绘出职场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翻译:禹新>


当然,公司用手机里的通讯录也属于“企业秘密”。

  现今,日本国内正就国家机密法案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在日本,关于信息能否公开的基准界线问题是能够形成讨论话题的,另一方面在中国,似乎只存在“基本上不公开的政府及行政方面的信息”与“什么都被公开了的民间信息”这两种情况。在这个国家,政府基本上不公开信息,或许正因为如此,被公开的一部分信息在瞬间被无限扩散开来。然而从商务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企业秘密”,字如其意,指的是企业的商务秘密,通常是企业间的合同上必定会提到的事项。规定企业不得随意使用在业务上得知的对方企业的信息,并不得向第三方公开。举个例子,某家公司与哪家公司达成多大金额的交易,这类信息就是该公司重要的“企业秘密”之一。将自己公司的业务内容泄露给公司外部人员,违反了与合作方签订的保密协议。
  
  在中国工作之后,我发现这里非常缺乏对“企业秘密”这一概念的认识。现在就举几个我最初在上海工作期间的例子。首先是公司的员工非常轻易地将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内容,比如合作公司的名称等与友人分享。我们公司是咨询企业,禁止将工作上的事情向外泄露的规定尤其严格,就算是普通的公司,规定不能向公司外部人员泄露公司的业务内容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我出于工作原因,经常与调查公司工作人员、与大学教授见面。而在某个调查公司的宣传手册里,我看到了该公司的客户公司名称和调查主题(关于何种问题的调查等),当时我非常吃惊。我也曾经和某著名大学教授见面讨论共同研究事宜,当时这位教授毫不掩饰地拿出他曾经与日企公司共同研究的协议书(当然上面清楚写着课题内容和金额)给我看,当时我大吃一惊。

  从调查公司的立场来看,为宣传公司当然希望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业绩,大学是公共机构,对信息进行公开应该也是可以的,而至少在我看来,是不能与没有“企业秘密”概念的人进行合作的。

  说一些题外话,在中国没有特别禁止在地铁里用手机打电话的行为,也不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这里涉及到礼貌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会使周围的人感觉很吵。而让我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中国即使是在工作上非常重要的讨论事宜或指示,也有很多人在地铁里通过电话进行。当然周围的人是听得清清楚楚(基本上声音都很大!),我不禁担心如果身边正巧有相关人员或是认识的人该怎么办啊。在日本,不用说打电话了,在地铁和电梯里工作上的事情是谈都不能谈的。
 
  那么,奉行严密机密主义原则的中国行政机关又如何呢?我认为“企业秘密”同样不受到重视。在中国,外币汇款需要取得政府许可。有一次,我们公司和海外(日本)的公司签订协议,需要向日本汇款。在申请外币汇款过程中,当局要求我们提供相关的交易协议和一份报告书,还必须是汉语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将协议书和报告书的概要翻译为中文并提交上去。这其中所花费的劳动力和费用,理所当然的由申请方来承担。在中国,行政行为的定位在企业业务行为之上。
 
  而这并不代表中国政府在收集民营企业的交易信息。应该是确认外汇汇款的相关交易是否真正成功实现的手续。然而,在我们民间人士看来,必须要提交协议书和报告书给政府的规定,只会令我们得出政府不重视“企业秘密”的结论。我记忆中政府当时也没有给我们一份“贵公司提交的信息将作为机密文件保管”的正式保证书。

  我在中国的时间也不短了,也已经习惯了国家干预民间机构业务和隐私的行为,有种无奈,觉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在公司里的中国人的概念中,不是“国家机密信息”的话,就是“公开信息”,如果不能理解“企业秘密”这一基本概念的话是很麻烦的。话虽如此,但也许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中国也有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企业之间交易的协议书合同里也会明确加入保密条款。

  这里需事先声明,我并不是说中国人不遵守约定或是轻视保护信息。只是希望弄清楚在中国社会,“信息”具有何种程度的重要性。在这一层意义来讲,或许反而日本有很多说话很随便的人。我觉得公司里的中国人缺乏与个人相区别的“企业活动”的概念。公司的业务信息并不属于我们个人和本公司。而是相关各方共同拥有、应该被尊重的重要信息。

  在一次报告会上,客户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市场预估值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这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呢?”我的同事这样回答他:“我们基于各方面信息算出来的。而详细的推算方法是公司机密!”这时我急了。喂喂,企业秘密并不是用来掩盖“不便公开事实”的吧。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過去記事一覧

第二十一篇:企业秘密
第二十篇:优秀的员工
第十九篇:日本总部意味着什么?
第十八篇:区分日本人的方法
第十七篇:中国式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