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日本总部意味着什么?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如今在日系企业或其关联企业工作的中国大陆员工数量,加之从事与日本有关的工作的中国人数量已达几千万。职场上工作中的中国人与平时作为朋友交往的中国人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还非常短,在商业团体工作或是商务人员的中国人,偶尔会做出一些我们日本人不可思议的反应或动作。本专栏邀请到了野村综研中国法人、在清华大学建立共同研究中心,而前后在上海、北京工作的野村综研主席咨询顾问松野先生,他将结合自身经验,为我们描绘出职场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翻译:禹新>


日本本部其实会特意举办会议,大家共同商量帮忙解决问题的・・

 
  日企派遣驻中国的员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流行语是“OKY”。这个词语经常在与公司总部的上司或企划部员工的通话过程中出现。对于总部的说长道短:“中国市场的营业额正常情况下应该至少增长20%,你们中国分公司的员工如果认真管理的话,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自己过来试试(OKY)”驻在中国的员工应该没有人敢这样反驳他们吧。要问驻在中国的日企员工:“在中国工作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呢?”应该会有不少人回答说是“与日本总部的交涉”吧。“敌人在自己阵营”形容的正是这种状态。

  从日本总部派遣过来的驻在员已经能够确实掌握工作的基本流程。但是,跨国企业普遍最为重视的“权力转让”这一点他们还没能适应。而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总部。虽说表面上分公司在本地事务上有决定权,而实际上一旦没和总部通气就决定某件事情的话,总部便会有这样的抱怨“关于那件事,由分公司来决定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当初还是应该和我们总部商量一下。”中国的员工如果听到这类对话的话,一定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吧?

  在中国成立公司的老板“拥有对所有事情的决定权,同时必须对事情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从中国员工的概念上来讲是理所当然的。欧美企业也是如此。与此相比,一边说全权委托,一边又希望分公司能够汇报、商量的日企总部,其表现应该很令人费解吧?
很久以前,我还是上海当地法人总经理的时候,曾有一次和上海市某区的区长一起吃饭的机会。当时上海分公司是按照日本总部的社长、事业本部长(董事)、我以及公司员工的序列构成的。具体内容我忘记了,当时有一个项目需要公司必须表态。这位区长理所当然地认为能够承认我做的决定的是本部的社长。而我是按照日本式的意思决定机制,向事业本部长汇报并等待他的决定。这之后本部长直接联络这位区长并告诉了他我们公司的决定。

  这位区长表示很纳闷,为什么不是我,而是本部长这个人物来给他答复呢?之后我通过区长秘书了解到,原来区长对于我们公司的序列理解是社长直属部下是我,而本部长的职位相当于社长的秘书(在中国社长秘书的地位很高)。貌似在这位区长看来,作为“大中国”的当地法人社长的我,至少在这个吃饭的场合,就是日本总部社长的其次第二了不起的人物了。 

  实际上,中国员工很难理解日本总部社长之外的董事、事业本部长以及总部直辖组织的经营企划部长和海外事业部长之类的领导与自己的工作有何种联系、又拥有何种权力。并且在与客户的合同交涉过程中,遇到自己老板(也就是当地法人的总经理)的决定没能得到本部的法务负责人的许可或者是被财务课长退回了经费申请等事情时表示很为难。
 
  对于中国员工来说,我们这些老板就是实际上意义上的一把手,无论是在事业战略上还是在人事方面的评估都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实际上的组织架构也是如此。至少跨国公司一定是如此的。所以,一旦公司的业绩不佳或是发生任何事故,他们对于老板会因为突然的人事调动被迫下台或者辞职的事情也不感觉奇怪。而日企的老板则不同,无论中国分公司的业绩是好是坏,只要他们规规矩矩地遵守公司的规定,并及时向本部“报告·联络·商量”,经过几年的任期回到本部之后,不是大多数都能够就任相应的理想职位吗?
 
  某位中国员工曾经这样嘟囔过:“日本本部到底意味着什么?日本企业来到中国投资的目的不就是追求利润吗?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感受到日企的雄心大志。面对有很大赚钱潜力的项目,本部竟然决心不投资,似乎只愿意追求微薄的利润,老板犯错也从没见过本部社长大声斥责他。我也见过有非常优秀的商业头脑日本人老板,但貌似他们几乎都在与总部的争论中渐渐失去精力了。”虽然在笔者看来日本的“和式经营”有很多优点,但这些优点在中国市场却反而变成了事业发展的阻碍。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過去記事一覧

第二十一篇:企业秘密
第二十篇:优秀的员工
第十九篇:日本总部意味着什么?
第十八篇:区分日本人的方法
第十七篇:中国式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