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中国式约见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如今在日系企业或其关联企业工作的中国大陆员工数量,加之从事与日本有关的工作的中国人数量已达几千万。职场上工作中的中国人与平时作为朋友交往的中国人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还非常短,在商业团体工作或是商务人员的中国人,偶尔会做出一些我们日本人不可思议的反应或动作。本专栏邀请到了野村综研中国法人、在清华大学建立共同研究中心,而前后在上海、北京工作的野村综研主席咨询顾问松野先生,他将结合自身经验,为我们描绘出职场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翻译:禹新>


观察我周围的中国人,很少有人备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手册。


  凡是有在中国工作经验的人,都应该多少感觉到中国的见面预约与日本有多不一样。特别是在与政府机构或企业高层约见面时间,大家都应该碰过壁吧?

  我的经验是,“中国式约时间”有2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不到最后一天得不到最终回复”。尤其是在安排日本的公司高层与中方领导会面时,日方也需要事先安排高层前往中国出差的时间,希望至少在会面之前的一周时间最终确定下来。最终有可能被拒绝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有时在正式会面一周之前都不能得到最终回复。甚至有时在见面前一天才接到最终的预约回复。

  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中国的领导在回复预约会面之际的方式可能是一般接受2个预约,随着会面时间的接近再决定见哪一方会更有意义,另一方则给予拒绝的回复。如果预约了与中国的政府机构的一把手(主任)见面,当天有可能二把手的副主任来出席见面。总而言之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方便来行事。这样说来,我还从没见过中国的领导们自己确认自己的日程手册呢。但是这种不到最后不做回复的行为,对于预约方来说是很不礼貌的。

  我在中国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也已经安排过几百次此类的预约会面了,早已习惯了这类事情。但即使在中国,不真正工作也无法亲身体验到这种“坏习惯”。我的公司的中国员工最初也曾不知所措。日方的领导向员工施压:“不得到回复我的日程就不能确定,你要尽快和对方确认回复!”,而中方的说法是:“主任的日程在某某事情结束之前不能最终确定,所以你们只能等(也就是说还处于权衡阶段)。”最终员工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中国式预约的第二个特征是“预约有先后排序”。放在第一位的是本单位的上司,第二位是亲密友人,第三顺位是其他人。这和日本的商务人士的排序完全相反。事先答应了外单位的预约见面日程,在撞上本单位领导或中央政府的日程的情况下,即使是前一天也要取消外单位的见面日程。就算是非常重要的客户也照样拒绝。

  我记得一件前年的事情,驻中国日本大使携驻北京日企的高层计划访问某省省委书记(省里的一把手),由于是大规模人数的访问团的来访,当然该省也在大约一个月之前确定了最终日程。但活动在一周左右之前突然被取消了。据说当天恰巧有位中央的领导人视察该省。这边的驻中国大使也是一国之代表啊,而跟随一起访问的日企高层也是带着投资项目来,多少也算是客人吧。虽然在日程突然变更的几周之后,访问团也与该省书记成功会面,但这明显是“自家人优先”的行为,这在我们日本人看来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接待方式。

  中国养成这种习惯或是文化的原因不难得知:全国上下形成了以党和政府作为顶点的金字塔式等级制度。因此也造成了工作上以上面的命令为马首是瞻。这样也难免会造成中国人的“胳膊肘向内拐”的工作观念。但在全球化的商务环境中这种文化是无法发挥效应的。标榜市场经济、接轨全球化的中国经济要必须要改掉这种坏习惯了。

  再举一个例子。今年春天,要赴日访问的某政府部门请求我帮忙。现在赴日办理签证需要有相应的日本机构发出的“招聘书”,因此该政府的人员请求我的公司帮他们发“招聘书”。我们公司其实与他们访问日本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也一直觉得日本国对于入境所要求的事务手续非常繁杂,就想着帮助他们一下,就和公司本部的人员商量好决定帮他们发“招聘书”。

  然而,在他们访日前一周突然来消息说政府取消了这次访日活动。理由是“上级就该政府部门的高层领导访问日本的活动的许可没有通过。”为什么不允许领导访日呢?我就暂且认为是中国政府的内情,也不再过问。但是请求我帮忙的政府人员却没有向帮助他们发招聘书的我和我的公司说一句致歉的话。明明是自己请求别人帮忙,也是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活动被迫取消的。我有些不能接受该政府的这种做法。

  本来要访问日本的这位高层领导或许认为不允许自己出国的是上级政府,并不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自己的责任当然也就不会想到要致歉。如此这般的中国式预约,一直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我认为对于中国的公务员来说,即使是访问日本的日程预约,他们也从没将之看作是与预约“请求”。

  有一位中国朋友曾经跟我讨论过这样一件事:日常的工作中,中国和日本人在“照顾对方的心情”的思考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人非常重视与朋友的关系。如果我是刚才的政府领导的朋友,突然取消访问日本,他可能不仅仅口头上向我这个朋友道歉,还可能会给我送些东西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帮助他们办理他们感觉有些许屈辱感的出国访问手续的区区一个公司,应该不会成为他们“照顾心情”的对象。

  日本人在帮助不是很亲近的人的时候,会非常小心翼翼地听取对方想法。与中国人完全相反。完全的陌生人反而更加小心翼翼。我联想到一个事情,日本人在电车里或会议中不会接电话,因为我们认为这种场合接电话对于周围的人来说是不礼貌的。在接受不亲近的人帮助的时候,一定会有礼貌地致谢,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导致两国人们心中认为的重要人物的排序大不相同。

  这样看来,中国政府的发言人对于外国媒体的那种强硬态度,应该不仅仅出自一种大国所应持有的尊严,还有一个由来就是中国人对外人从不表示谄媚的态度。我虽然对“中国式预约”表示为难,但是日本人那种在介绍自己人时,直呼其名的极端“轻视自己人主义”或许也需要重新审视了。

公司里的中国人 — 根据实际经验管窥中国人的真实本性 過去記事一覧

第二十一篇:企业秘密
第二十篇:优秀的员工
第十九篇:日本总部意味着什么?
第十八篇:区分日本人的方法
第十七篇:中国式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