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日本 16

近观日本

周阳(伊格),自由撰稿人。曾在中国主流媒体从事经济、社会和文化类采写和编辑工作。离开媒体后,成立自己的创意设计及数字出版工作室——北京伊朋格工作室,并创办了人文旅行类APP杂志《TapTravel》,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关注与传播旅行地的文明与文化。本网站专栏《近观日本》为2013年在参加BillionBeats的中日儿童影展期间,在日本旅行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中日文化差异与互通的思索。

微博:http://weibo.com/207071945


(16):海边的神社

(写真:张朋)

天那么蓝,空气那么新鲜,安田和老公跟我们一起,沿着河边的小路步行,四个老大不小的人,像孩子一样开心。
河水很清很清,看不到任何漂浮的垃圾,只有鱼。安田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条河里特有的鱼的名字,可惜我没有记住。

快到入海口的时候,正巧碰上了一个钓鱼的大叔。安田走上前问大叔今天钓鱼的成绩,大叔告诉她:钓到的不算多,因为天气开始变冷了,鱼儿不怎么来了。

“天暖时,会看到鱼群洄游到这里产卵呢!”安田说。
“快看,那是真的吗?”我忽然看到远处停着一只白色的水鸟。
大家都停下来,仔细地辨认,“是真的,是真的,”安田的老公说,“它是一只鹭吧。”

(写真:张朋)

就在城市的边上,能见到季节洄游的鱼,看到自然休憩的鹭,我觉得这种感觉美极了。一个奇怪的词蹦到我的脑海中:“生态城市”,原谅我总是充满了中国式思维。
不过,也看得出来,河边的这条小路平时走的人应该不多,已经杂草丛生,路面还有些破损,停自行车的栏杆锈迹斑斑。我想起了昨天晚上路过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在这里吹萨克斯,多么浪漫,可白天再看时,多少有些凋敝。这是经济发展停滞的表征吗?

这里算不上旅游者喜欢的海景,准确的说,它是一个港口:博多港。博多是福冈的古名,直到今天当地人还更喜欢叫它博多,连新干线在福冈的站名也是博多。
虽然港口有不少的工厂和码头设施,但以日本人的风格,这些一尘不染的厂房、集装箱反倒给纯净的蓝色增添了不少明丽多彩的变化。

(写真:张朋)

在一个小货场的旁边,静静伫立着一座没有围墙的神社。安田说,这是保佑出海平安的。神社面朝大海,不过十平方米,当时我以为这是见到的最简单的神社,在后来的旅行中,才发现不是。

这座神社虽小,但功能齐全。在即将开始新的航程、或者结束一天的码头工作后,人们来到这里,站在神社前,摇一摇顶上的铜铃,告诉神灵“我来了”,然后轻拍两下手,感谢神灵的护佑。通常,人们还会在一旁的钱箱里留下自己的香油钱,香油钱落在箱底发出的叮叮当当声,也是在告诉神灵,“我来了。”

有趣的是,在这个海边的小神社,我看到的是一尊马的雕像,而在天满宫里,我看到的则是一尊铜牛,它们身旁都写着“奉献”二字。
这两个字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一路上,我都试图了解“奉献”在日本人心中的含义和分量,而自古以来它在神社里的位置,又怎样影响了日本的文化和社会。

(写真:张朋)

终于来到玲子介绍我们的大红塔,可惜的是,因为内部检修暂不开放。不过,它的确如玲子所说,是可以免费登顶的,福冈的市民真有福。那么,只好下次了。

我们在靠近游艇港口的一家露天咖啡馆坐了下来。我和安田各要了杯鲜榨的果汁,院长要了一杯咖啡,安田的老公则是最爱的啤酒。
旁边的太阳伞下,一家当地电视台正在做美食节目,漂亮的男女主持人在镜头前满脸真诚地推介一款新的冰激凌,看得我眼馋不已;

一会儿,又来了一家人,看上去好像是台湾或者韩国的游客,孩子们大概是走累了,口渴了,坐下来歇歇。我猜想,下一站他们一定会去旁边的微型海洋鱼类馆。
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人路过,只有眼前白色的游艇进港又出港。阳光暖暖的,干净又安静,内心里一切沉浊的东西渐渐被放空了。

“真好,”我突然说,“如果中国有这样的小城镇就好了。”
“中国没有吗?”安田问,“中国那么大,应该有这样的地方吧。”
“当然是应该有的,”我回答,“不过,这些年的建设也毁掉不少,很多地方都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先是拆掉真正的好东西,然后为了旅游又过度开发,结果千篇一律,不伦不类,各种混乱……”

中国的乱象背后往往有太多的潜台词,我不知道安田能不能明白我们说的。毕竟,在外国人的脑海中,中国是由各种符号组成的,只要那些符号还在,他们大概不会敏感于那些我们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的;
就好像,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日本也不过是由樱花艺妓富士山这些抽象的符号构建的,只有日本人自己才会在意海边的那座神社是不是他们精神生命的源泉。

“中国的地方政府不是不想好好做,是缺少经验吧,”这是安田在很多中国问题上的一贯态度,“我想,他们需要好的设计师来做整体规划。”
安田告诉我们,她正在做一个与敦煌相关的项目,为此请了日本的设计大师,去和当地进行交流,希望能够将当地的旅游开发和文化设计做得更好。
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娇小日本女子的能量。只是,我还是觉得,解药在我们自己手中,尤其是文化问题上。
时间不早了,我们都该启程出发了,我们的下一站是大阪,安田夫妇的下一站是东京。

安田的老公熟练地将我们的杯子做好了分类,有些部分因为不可回收要单独撕下来,冰块则集中在一起倒到专门的地方——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就已经天天接受这样的训练了吧,所以那些在我们看来麻烦无比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本能。

“下次有机会去我的老家吧,”安田热情的邀请我们,“那是日本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人们还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非常的有意思。”
好的,好的。
我忽然意识到:每一次和日本朋友分离时,他们都会邀请我们去他们的故乡,我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而我呢,几乎总是只说,下次北京见。

近观日本 過去記事一覧

近观日本 20
近观日本 19
近观日本 18
近观日本 17
近观日本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