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日本人 – 言论NPO理事长工藤泰志:救灾·甜食·乌龙茶

我眼中的日本人
中国知日派记者专为本网站撰写的散文

陈言。自由撰稿人。在日本学习工作14年后,2003年回到中国。在中日两国的主要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述中日经济关系的文章。在本网站第一次从文化角度描述日本。

博客:http://user.qzone.qq.com/chenyan5931
微博:http://t.qq.com/chenyan5931


  “又胖了!”几位中国朋友见到工藤泰志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说。“胖”在现代中国并不是一个夸人用的词,对年过半百的人外国人,特别是对一个最多比普通日本人胖出一点的人,一见面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说人家“胖”,体现出工藤这位日本言论NPO理事长与中国媒体之间熟悉程度及不寻常的关系。
  工藤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在写稿写得特别困难的时候,会像很多记者一样抽烟,属于一根接着一根抽的那种。但还有一点与大多数男性记者不同,工藤能吃甜食,肯把办公桌上的所有小吃都吃得干干净净,特别是有时能吃的都吃光了,但稿子还没有“憋”出来,他就长时间地坐在那里,在烟雾中继续硬着头皮写下去。
  这次工藤的“胖”和东日本地区的地震有着很大的关系。“我是青森县人,我比其他人更知道东北地区日本人的特点。明明自己这里已经山穷水尽了,但还是觉得会有比自己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眼睛里含着泪,嘴里也要说该把援助送到其他地方,送到更需要支援的地方去。”工藤对中国媒体说。发生了大地震以后,尽管不是在写稿,但工藤也感觉比平时的工作要紧张,他需要不断地往口中送吃的东西,而嘴里并不知道在吃什么,“胖”就这样悄悄地走到了他身边。
  大多数人知道工藤的这个特点,几个月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不见,从工藤的体型变化上,就知道他这段时间是过得比较轻松还是相当的紧张。胖了一圈的工藤风尘仆仆地走到中国媒体编辑、记者人群中时,不用说什么几个朋友就立即感觉到,地震之后工藤是在极度的紧张中,挨过了那些日子。
  听工藤讲他们东北人的时候,更多的中国记者眼前浮现出的是普通日本人。东日本地区发生了那么大的地震,福岛发生了罕见的核电事故,国际社会竟然听不到日本国家在此时呼吁世界各国来救助日本,东电公司不会去找美国企业,或者去国际核能方面的组织求助,甚至让人会觉得搞不清楚日本政府、日本企业在想什么。等听到工藤这么一说,大家也就明白了日本的这种特点,那种拼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自救的态度,让听者油然产生出一种对日本的敬佩。

  在震后两三周内,日本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实施救助。“这次日本发生地震以后,民间志愿者的动作比阪神大地震的时候要快,也很有经验了,大家带着自己的口粮、生活上的必须品,就奔赴灾区救援去了。”工藤介绍说。但不少去救助的人被堵在了路上,还有不少志愿者,并不清楚现在到底哪里才最需要救助。作为在大地震中最该发挥言论作用的NPO组织,这个时候也束手无策了,这些让工藤感到极为焦躁。他除了去呼吁,去找政治家、官员、其他NPO组织商量对策外,就在办公室里靠不断地往嘴里送甜食来消化这种焦躁。
  “不能多吃甜食,改喝茶吧。”听到中国媒体的老朋友们这么说,来到中国的工藤开始大口地喝乌龙茶。

  现在工藤要和中国媒体讨论该如何动员中国的力量一起抗震救灾。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二战后的中日关系中救助与被救助,如果是单方向的从日本到中国,则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但逆向的从中国到日本,目前还是首次。言论NPO需要在这个问题上迅速拿出一个提案来。
  有众多的中国媒体朋友在身边,工藤和他们讨论得十分热烈。他一直在喝茶,正好身边也没有甜食。

我眼中的日本人 過去記事一覧

我眼中的日本人 - 清水美和:受到文革影响的日本记者
我眼中的日本人 –矢野雅英:亲自去贵州植树
我眼中的日本人 –大野信行:雷曼冲击让我重新评估中国
我眼中的日本人 –安藤裕康:从外交官到日本文化的传播者
我眼中的日本人 –山名健司:寻找中日共同的受灾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