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日本人 – 关上电视赶赴灾区的田中先生

我眼中的日本人
中国知日派记者专为本网站撰写的散文

陈言。自由撰稿人。在日本学习工作14年后,2003年回到中国。在中日两国的主要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述中日经济关系的文章。在本网站第一次从文化角度描述日本。

博客:http://user.qzone.qq.com/chenyan5931
微博:http://t.qq.com/chenyan5931


  在电力公司工作了四十多年后现已退休的田中先生,退休前已经是一家大型电力公司的董事,现在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3月11日地震后,很快就传来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有可能发生很大事故的消息。田中就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家里看电视,每个细小的变化,他都捕捉到了。家里订的几份报纸,只要是和电力有关的,他一字一字仔细阅读。
  “出事的并不是我工作过的公司,但毕竟我们也是有核电站的企业,日本能源一时还缺不了核电,但核电又必须保证安全。我就一天又一天地看电视,心情也一天比一天沉重。”田中说。
  “核电站并没有出人命事故,但地震海啸让两万五千人遇难失踪,有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核电事故与数十万人的颠簸流离,除了让人感到压抑、无望外,就没有其他感觉了。”大报对灾区有相当篇幅的报道,一个个悲情故事,加深着普通读者内心的沉重。人们也有种不满,一些大报把不满对准了内阁,让人在沉重中增加了几分无奈。田中的电力公司高管经历,让他内心的无奈更超过了常人。用看电视读报来收集信息,给公司中懂核电的专家打电话询问最新变化,这些已经不能让田中满足了。
田中开始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去参与救灾。3月上旬,新干线在震后已经停运,但到宫城县仙台市的道路已经开通。为了不给当地交通带来麻烦,田中选择乘坐大巴去了仙台。“以我这样的岁数,能做的工作有限,我给自己规定的工作时间为三天。”67岁的田中说。
  上车时田中带上了自己三天吃的干面包,几瓶果汁及矿泉水,将睡袋卷好后就出发了。“废饮料瓶等垃圾也是准备从灾区带回东京处理的,我准备了一个很大的塑料袋,要把自己的垃圾带回来。”不给当地添任何麻烦,田中这样上了路。
  “地震刚刚发生几天后的仙台,救灾活动还基本上没有展开。好在教会平时有赈灾经验,世界各国的救灾物资,也是先运送到了仙台教区,然后由这里分发到各个教区去。”田中有些意外地说。
  政府的救灾还在组织中,但教会已经先行,田中去教会登录了自己的姓名等。到偏远的教区去和那里受灾的老人谈话,这是教会派给田中的工作。“受灾后,那么多的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处于非常孤独的状态。我去那些老人家中时,肯定要打招呼说,我来看望您了。这也是我到灾区后尽可能和那里的人先说的一句话。不让灾区的人感到孤独,我这个岁数的人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田中说。帮助受灾的人整理一下还能用的东西,问问日常的几句话,67岁得田中能做这些,他也尽最大力量去做了了。
  在日本报纸用很大的笔墨报道灾区的悲情、国民的无奈时,“我看到到灾区来参加志愿活动的年轻人特别多,那是一种与报纸、电视报道很不一样的日本,是一个能让人感受到光明的日本。”田中自己从沉重中走了出来,也在回到东京后,将在灾区看到的结成一条纽带的日本用电子信的形式,告诉了自己朋友等。
  中午一同来做志愿活动的人,会凑在一起拿出各自的食品吃一个简单的午餐。“教会会送一些热菜汤来。地震后在灾区买菜很困难,是那些受灾的农民,把自家种的菜送到了教会。民间的互助精神还在,让我在一线看到了一个新的日本。”田中远离了日本的报纸杂志后,看到了日本的希望。
  5月11日,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整整两个月的日子,到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东日本及汶川都还有大量的救灾工作需要继续进行。

我眼中的日本人 過去記事一覧

我眼中的日本人 - 清水美和:受到文革影响的日本记者
我眼中的日本人 –矢野雅英:亲自去贵州植树
我眼中的日本人 –大野信行:雷曼冲击让我重新评估中国
我眼中的日本人 –安藤裕康:从外交官到日本文化的传播者
我眼中的日本人 –山名健司:寻找中日共同的受灾体验